城陵矶水文站,这座依湖而生的历史建筑,见证了长江水文事业的蓬勃发展。自1904年建站以来,它已成为长江流域的重要监控站,尤其在防汛测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2018年,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更是凸显了其在长江大保护中的重要性。通过现代化设备的引进,水文站实现了数据的实时监测与记录,标志着水文工作的现代化进程。

城陵矶水文站,这座矗立在洞庭湖畔的历史建筑,自1904年建站以来,已经走过了120年的风雨历程。它不仅连接了长江水文的过去与现在,更是展望了清流永续的未来。2011年,岳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一批历史建筑,充分体现了其历史与文化价值。
【守护长江与洞庭湖的水文重镇】
城陵矶水文站位于长江中游,是长江流域135个水文站之一,同时也是洞庭湖的重要监控站。自1930年在七里山设立流量断面以来,水文站不断扩展其监测项目,包括水质、泥沙颗粒、降水、蒸发等,为防汛测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。1952年,城陵矶水尺断面被确定为基本断面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长江水文监测中的重要地位。
【现代化技术的引入与创新】
随着科技的进步,城陵矶水文站不断引进现代化设备,实现了水位和降雨的自动采集与固态存储。特别是“全感通”水文监测数据集成展示机器人的引入,标志着水文站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。这台高达4米的机器人,通过触摸屏即可实时显示水位、流量、含沙量等数据,极大地提高了监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。
【历史时刻与未来展望】
2018年,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为城陵矶水文站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总书记对水文工作的重视,不仅激励了广大水文职工,也为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。未来,城陵矶水文站将继续发挥其在水文监测与防汛测报中的重要作用,为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